买球的软件还有哪些

新闻动态你的位置:买球的软件还有哪些 > 新闻动态 > 华野最“特殊”纵队,粟裕仅用一次就上瘾,刘邓借走后更爱不释手

华野最“特殊”纵队,粟裕仅用一次就上瘾,刘邓借走后更爱不释手

发布日期:2025-10-12 09:25    点击次数:190

华东野战军第13纵队:一支从胶东走出的铁血劲旅

在华东野战军的战斗序列中,第13纵队堪称一个传奇。作为华野最晚组建的主力纵队,它从诞生之日起就带着与众不同的标签:既是华野唯一的十三番号部队(连兵强马壮的东野都未设此番号),又是一支几乎全部由胶东子弟组成的新生力量——没有红军老部队作基础,全凭热血青年撑起钢铁脊梁。

一、特殊纵队的崛起之路

这支年轻的部队创造了令人惊叹的成长速度。通常缺乏历史底蕴的部队需要长期锤炼才能成为主力,但13纵却像一匹黑马,短短时间内就与华野头等主力一纵、四纵等齐名。连战神粟裕都对其青睐有加,仅指挥一次就上了瘾。这背后,站着一位传奇将领——被称作铁匠的周志坚中将。

展开剩余76%

1917年生于湖北大悟的周志坚,在红四方面军时期就显露出军事才华,曾任红十师师长。中原突围时,他率领的13旅遭遇重创,这段经历成为他心中永远的痛:那些在抗日烽火中成长的几千健儿,鲜血都洒在了中原大地。辗转回到延安后,本应赴陕南的他因彭德怀一句那里没仗打改变了人生轨迹——这个好战分子主动请缨去了战火最激烈的华东战场。

二、胶东淬火铸利剑

1947年的胶东军区正值人才荒,许世友为留住干部甚至给爱将聂凤智伪造肺结核病历。周志坚的到来让许世友喜出望外,这位以勇猛著称的司令员拍着桌子说:周志坚打仗,呱呱叫!在许世友支持下,周志坚将胶东新兵淬炼成钢,他常对战士们说:我们要打出胶东子弟的铁军风范!

当年9月,华野第13纵队正式成立,下辖三个师约2.3万人。虽然装备只有步枪、机枪和少量迫击炮,但这支纯胶东血统的部队却有着惊人的战斗力。首战掖县就歼敌3000余人,许世友在战后盛赞:13纵是胶东的脊梁,要打到全国去!

三、战火中书写传奇

1948年莱阳战役成为13纵的成名战。当兄弟部队在城隍庙受阻时,粟裕果断启用13纵主攻。血战之后,他们不仅突破核心阵地,还创下歼敌2万、缴获52门火炮的辉煌战绩。此役让粟裕见识了这支部队的潜力,从此开启了频繁调用模式。

在决定中国命运的淮海战役中,13纵六次被粟裕点将:

- 碾庄圩战役中,他们先阻援后主攻,连黄百韬都惊叹其攻势;

- 徐州阻击战时,13纵像钉子般卡住杜聿明南逃路线;

- 双堆集围歼黄维兵团时,他们生擒敌十八军军长杨伯涛;

- 最后的陈官庄总攻,这支年轻的部队在冰天雪地中俘敌上万。

四、从铁血纵队到海防长城

1949年整编后,13纵改编为第31军。在上海战役中,他们封锁黄浦江口;在福建战场,他们一直打到鼓浪屿畔。建国后驻守厦门期间,该军先后粉碎国民党军多次反扑,成为东南海防的钢铁长城。1955年,周志坚被授予中将军衔。

这支年轻劲旅的成功密码,在于周志坚攻守兼备、智勇双全的指挥艺术,更在于胶东子弟敢打硬仗、能打恶仗的血性传承。正如粟裕评价:虽是新部队,战力不逊老主力。从渤海之滨到黄浦江畔,13纵队用鲜血铸就的传奇,永远铭刻在解放军战史之中。

发布于:天津市

Powered by 买球的软件还有哪些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
top